yl6809永利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〇七):任重道远,奋进前行

2023-04-13  yl6809永利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yl6809永利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2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61人,中国学生70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yl6809永利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yl6809永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2级硕士生吴双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任重道远,奋进前行

吴双

  一、机遇与反思

  近年来,随着海外中资企业国际业务的逐渐拓展,企业在当地对会讲中文的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国际贸易企业,懂汉语的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时的语言优势增加了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动力。“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开创了国际中文教育新发展格局,孔子学院在全球多个国家开设了相关课程,内容涉及高铁、经贸、旅游、法律、海关、航空、物流等领域。新变化与新发展对国际中文教师以及即将成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反思与启示。作为汉硕人,要不断增加专业领域知识储备,提高语言与文化教学能力,培养良好的素质。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怀揣着梦想与热爱迈向新的征程。

  二、契机与热爱

  我本科的专业是法律英语,主要学习了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律英语视听说、法律语言学、西方文化史、英美法律文化等课程。在求学的过程中,想到自己学习了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对汉语以及中华文化并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在一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上,以汉服为契机爱上了传统文化。一些文化挪用与文化剽窃现象更让我意识到中华文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于是萌生了跨考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想法。立志通过良好的外语知识和能力以及国际中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山有脊梁而巍峨,国有青年而屹立。” 志当存高远,慕先贤,路自脚下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工作姿态,在拼搏奋斗中谱写复兴新篇章。

  三、能力与素质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在这种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师既是语言教授者,又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多重角色以及责任担当对国际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国际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的能力与素质。

  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国际中文教师不仅要有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言本体知识,还要了解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此同时,更应该学习法律、金融、旅游、医学、商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有不同学习目的和动机的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体验。

  掌握多种外语,尤其是赴任国语言。国际汉语教师要掌握所赴任国语言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同时熟悉当地的语言习惯与文化风俗,方面与学生和同事交流、沟通,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情感态度、交际风格。深入了解自身文化的同时,还要熟悉赴任国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差异。交际时要考虑时间概念、物理环境、风俗禁忌。培养移情能力,正确使用非语言交际系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减少教学和生活中不必要的误解,促进师生的双向沟通和文明的交流互鉴。

  团队协作能力。“成功靠自己,完美靠合作”,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国际中文教师应与当地本土教师,管理老师,校长以及整个教学团队真诚沟通,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与他人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但每一位成员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兴趣和爱好,感觉和需求,态度和意见以及权利和义务。尊重没有高低之分、地位之差和资历之别。平等待人、有礼有节,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有利于促进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很快适应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协调好学校、社会、学生等多方面的关系。生活在异国他乡,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学校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困难和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过硬的教学能力。备课时从全局上把握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当前的汉语水平、年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目的与动机等。国际中文教师应该能够将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策略的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中,同时熟悉新的教学法的特点并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还应该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中华文化。

  研究能力。国际中文教师应该要有自我发展意识,能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专业发展目标,要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文献搜索、期刊订阅、讲座交流、公众号推送等关注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吸取相关经验,为自身的研究提供思路。还要学习多领域的知识,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学技术。通过融合创新,为国际中文教学以及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动力。

  四、展望与希冀

  语言为我们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动、协作与交往的通道;是人类构建组织和社会的纽带,为我们共享意图,建立更广泛、复杂与深度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中文教师通过语言教育,搭建中外文化的交流平台。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际中文教师,要有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修炼自我,磨炼意志,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美好梦想总会实现,瀚宇之花终会盛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并不容易。我会继续潜心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怀揣梦想,肩负责任,坚定地向未来大步前进。希望能够为国际中文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